|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顽皮是每个孩子都应有的权利          【字体:
顽皮是每个孩子都应有的权利
作者:胡明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2028    更新时间:2008-08-31    

 
  一个孩子不会顽皮,这就意味着他丧失了某种东西,他内在的某种重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显露和发展

顽皮是每个孩子都应有的权利

■河南西峡丹水镇中心学校 胡明珍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都有许多困惑,比如,那些听话的孩子虽然容易管理,但一般都对老师百依百顺而没有主见;而那些顽皮的孩子,虽然喜欢在班级或学校惹是生非,令人头疼不已,但又不乏一些创造性思维。对待这两类孩子,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呢?这些天,我陆续读完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和《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所有困惑都迎刃而解。

  顽皮---这种孩提时代的天性,如今在一些成人眼中恰恰是可怕的陷阱

  在这三部著作中,我对下面三句话感受很深:

  “与学生一起重温自己已逝去的童年---这是在教师生活中可以被允许的唯一的奢望。”

  “被唤醒的顽皮可以恢复人内心的一切。顽皮---这就是生活本身,是乐观主义和幸福信念的体现。”

  “一个孩子不会顽皮,这就意味着他丧失了某种东西,他内在的某种重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显露和发展。这种重要的东西沉睡着,如果他的整个童年都是这样度过的,要知道,在今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这沉睡的东西!”

  确实如此,顽皮---这种孩提时代的天性,如今在一些成人眼中恰恰是可怕的陷阱。特别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无法“重温自己已逝去的童年”的生活中,对这两类学生“爱憎分明”:对待那些从不顽皮、非常老实的孩子比较钟爱;而对那些顽皮捣蛋的孩子则横眉冷对,指责有加。

  然而,那些令人“头疼”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往往并不差于听话的孩子,甚至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教育过程的客观限制和教育者的主观因素,这些孩子的要求通常不能得到满足。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朝着“邪道”发展,招惹是非。结果,在对待这些顽皮的孩子时,打压就自然成了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比较奏效的“教育手段”。而一些教师之所以习惯遵循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法,是因为他们的老师也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当自己也为人师时,就以同样的方法不加反思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对象身上,即使有人质疑,他们也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

  那么,阿莫纳什维利是怎样认识和怎样做的呢?“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阿莫纳什维利秉持人道主义教育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珍视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激活其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

  作者在《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中提到一个名叫拉里的小女孩,她从不大声嚷嚷,安静得让人一点声音都听不到;总是附和别人的意见,按部就班地完成别人布置的任务。阿莫纳什维利发现问题在于家长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所以他先去和家长沟通。

  “你干吗不让你的女儿顽皮?”他问拉里的父亲。这位父亲瞪大了双眼。

  “您会顽皮吗?”阿莫纳什维利接着又问。

  “不会。我干吗要顽皮?”拉里的父亲更是万分诧异。阿莫纳什维利尝试着向这位父亲解释:如果一个儿童顽皮,那表明他的智力、体力和精神的力量正在勃发和发展。顽皮是童年的智慧,家长应该懂得、理解这种智慧,并促进其发展。最后,阿莫纳什维利建议道:“今天你就跟你的女儿一起学着顽皮。”于是,当拉里的母亲打开家门时,看到了令人惊异的一幕:拉里和父亲坐在用椅子拼成的“轮船”上,扯着嗓门“呜---呜---呜”地长鸣“汽笛”呢!“轮船”不停地剧烈摇晃着,因为海上突然刮起了“风暴”。“马上给我把椅子放回原处!这成什么体统!”拉里的妈妈大声命令。“哈哈---”回答她的是父女俩畅快的笑声。当阿莫纳什维利与拉里的父亲一起唤醒她的顽皮时,拉里变了,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木偶,而是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

  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和教育孩子,要“平视”孩子,以“儿童的生活”来开发儿童的智慧

  在阿莫纳什维利看来,儿童是更纯粹、更有潜力、天生就具有发展渴望的人。他说:“为了教育儿童,应该了解儿童”,所以“教育儿童实际上就是培养儿童的生活。”“对教师来说,只有他本人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中发现的教育秘密才是真正切实可靠的知识,哪怕这是千千万万教师早已发现了的。”

  正由于此,阿莫纳什维利给我们上了最为生动的一课,那就是,我们做教师的,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和教育孩子,要“平视”孩子,以“儿童的生活”来开发儿童的智慧,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推动儿童的发展;不要把教育看成一种纯粹的职业,而是自己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实践”才能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找到教育孩子的“绿色通道”。

  阿莫纳什维利唤醒了拉里的顽皮意识,成就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这一点对我们有充分的警示和启迪意义,即唤醒孩子的顽皮意识并非是“让孩子去学坏”,而是在修复那些有“缺陷”孩子的智力和精神。

  期待儿童出现奇迹,既要有耐心,又要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从这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来看,在面对“另类孩子”(即特别顽皮的孩子)时,同样需要教师在“了解儿童”和“培养儿童的生活”中,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顽皮的孩子机敏、灵活,在智力和能力上表现较好,如平时说话、走路和上课时均表现出速度快、反应敏捷、精力充沛的特点,而且做事有独创性,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同时,顽皮的孩子一般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主观任性,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类孩子还喜欢表现自己,一旦得不到重视,他们往往会用“破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且很难接受别人的劝导。因而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细心体察孩子的变化,巧妙地利用教育时机,尽量满足“顽皮生”良好的个性发展需求。在学习上,应该多让他们回答同学的问题,在鼓励的同时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能力培养上,对他们要多信任、多给予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启发他们认识在集体中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更好地展示个性,从而纠正偏差,良性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说:“期待儿童出现奇迹,既要有耐心,又要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在面对老实的孩子和特别顽皮的孩子时,都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的不断发展,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精神特质:中规中矩的“好孩子”需要弥补情感教育的不足,过分张扬的“坏孩子”需要人性化的自然调教。万万不可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这些是“讨人喜欢的孩子”或“听话的乖孩子”,那些是“捣蛋鬼”或“讨人嫌的孩子”……这些标签会妨碍教育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积极的回应。

  如果把“自然的空间”交还给孩子,不同类型孩子的天性就会得以自由释放;教育就能够有效地“修复”孩子潜在的智慧,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就有了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会在具体实践中重新定义自己的职业角色,不断创新育人手段,在自我素质的提升中,重温童年,体味“在人世间有他的一份善良”。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14日10版

文章录入:青格里    责任编辑:青格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病
    为什么孩子越学越费力?
    教学生的“求知欲“还是“求…
    读懂1-8岁孩子
    孩子的“笨”是学来的
    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教孩子成为大写的“人”
    教子秘诀:做到这6个字,你就…
    千万别让孩子恨他的老师
    千万不要代替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