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发表园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学制改革试点,步子再稳一些          【字体:
学制改革试点,步子再稳一些
作者:汪明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2257    更新时间:2014-08-26    

 
    学制调整是一项复杂工程,特别是初、高中的学制调整涉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差异较大的学段,必须充分论证。

    ■汪明

    近日,四川日报对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二四分段课程改革试点”进行了报道。从今年9月入学起,该校将有100名学生进入2+4分段培养模式。据了解,这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实施2+4分段培养的中学。事实上,“二四学制”改革试点在一些地方已开展多年,即初中前二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学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学习。

    我国的初、高中课程设置相对分割,课程内容不衔接是客观事实。通过调整学校内部初、高中学制,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是开展“二四学制”改革的重要出发点。课程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必然要求学校构建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探索更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应当看到,这样的改革试点需要系统规划,在条件支撑、机制保障和政策衔接等方面也都有着很高要求,试点难度不可低估。

    从客观条件看,由于它还只是一项学校内部改革,试点学校必须是完全中学,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主观条件看,改革探索的重点是要对现行的初、高中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优化,无疑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的科研实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等都很关键。目前大部分学校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而如果一味降低改革试点的标准和要求,将改革仅仅局限于初、高中课程的简单位移和增减,而不能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质性整合,恐怕难有好的效果。

    开展“二四学制”的改革试点,需要完善的机制做保障。其中包括科学的选拔认定办法、灵活的补充与退出机制等。目前开展“二四学制”改革试点的学校,主要是通过各种考试、测试,从新入校的初一学生中进行选拔,也有的是从初二开始分流选拔,并会在试点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随着课程融通的逐步实现,如何确保两种学制之间的相互融通,同样值得关注。“选拔认定”的标准是什么?“退出”后的衔接如何保障?需要重点关注。

    开展“二四学制”的改革试点,需要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二四学制”的改革重点是课程,但客观上触及到学制调整,而学制调整必然要求相关政策的同步调整。前些年,部分学校开展“二四学制”改革试点遭遇挫折,与相关政策不衔接是重要原因。比如它与初、高中分离政策如何匹配?它与现行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如何衔接?“二四学制”的教学与管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循环系统,参与改革试点的学生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大多是升入本校,在自循环系统内消化,一批优质生源被学校提前锁定。这客观上使得学校在生源竞争中占得先机。在相关政策未做调整的情况下,作为小范围的试点尚可,如在更大范围推行难免受到质疑。

    事实上,除了“二四学制”外,立足于打通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的改革试点还包括“5+5”(小学5年、中学5年)、“5+3+3”(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3年)等,也大多涉及学制调整。而学制调整是一项复杂工程,特别是初、高中的学制调整涉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差异较大的学段,必须充分论证。义务教育的法定属性及年限问题,需要妥善回应和处理。正因如此,基于课程改革视角的“二四学制”试点目前只宜限定在较小范围内,尚不具备大范围推行的条件。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